2024 年 10 月

許多人對器官捐贈都有誤解

不知道大家對器官捐贈有多少了解,在我江國團家裡,除了兩個小朋友年紀還小,我們其餘的全家人都填了器官捐贈的同意書,因為對我和我的家人來說,我們都一致認為,這是能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事。

在我看來,器官捐贈不僅是一種愛與付出的延續,更是一種生命的延續,我相信,如果有一天自己無法繼續生命,那麼如果我能幫其他人延續他們的生活,一定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也因此我在決定這件事時,並沒有過多的猶豫。

剛開始家人不同意讓我器官捐贈

之所以會提到器官捐贈,是因為最近我們醫院也開始分享關於器官捐贈等等的相關資訊,而我身為在前線的護理師,常常都會被患者問到許多關於器官捐贈的問題,也是因為這樣,才讓我發現,好像大部分人對於器官捐贈都有著許多誤解,就像當初我第一次和家裡的人分享我去器官捐贈的消息時,他們也都是不同意的。

我的父母起初對這件事表示了擔心和疑慮,並且要我不要去填那種同意書,爸媽會有這樣的擔憂其實我能理解,畢竟對於他們這一代人來說,器官捐贈這樣的概念可能還有些陌生和複雜,在他們的觀念裡,器官捐贈有時會被誤解為一種「割捨」,我想這大概和刺青和穿耳洞有點類似,對老一輩的人來說,這通常會讓他們在情感上很難接受。

看著他們一臉擔憂的神情,我知道這需要時間去溝通和解釋,讓他們能夠正確地看待這件事,而不僅僅只因為恐懼或誤解就拒絕。當時的我也花了很多時間,在和他們解釋關於器官捐贈的問題,我告訴他們,其實一般情況下,只有在確認腦死的情況下,才會進行器官捐贈,而腦死的發生率非常低,僅佔所有死亡人數的1%左右,可以說,就算你填了器官捐贈,你的器官也不是你想捐就一定會捐出去。

最終器官能不能捐贈出去,還是要家人同意

另外我還有跟他們說,現在台灣法律也對器官捐贈有著非常嚴格的規定,即使捐贈者本人在生前已經簽署了同意書,在遇到腦死的狀況,仍然需要取得家屬的最終同意,才能進行器官捐贈手術。這意味著如果想要做器官捐贈,那麼捐贈者和家屬的雙重意願,都很重要,這也是為什麼我會需要告知他們我想器官捐贈的這個消息。

也要提醒大家,如果你有意願要做器官捐贈,那麼在這之前最好先和家人商量,否則在家人甚麼都不懂的情況下,可能就會做出和你個人意志不同的決定。

填寫器官捐贈不會導致救援品質下降

當然我也有和他們解釋另一個他們擔心的問題,不只是他們,基本上許多來醫院詢問我問題的老人家,都有這樣的觀點,那就是會不會因為簽了同意書,導致醫療人員在救治他們的過程中,影響到醫療品質。

這種想法在社會上其實並不少見,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告訴他們,器官捐贈的程序,只有在所有救命、急救措施都徹底失敗、無法挽救生命時,才會被提出來和家屬做討論。

在這之前,所有的醫療人員都會全力以赴,進行最積極的救治,這些都是受到法律和職業道德的雙重保護的,我這樣解釋之後,父母的擔憂也消除了不少,他們也開始理解並接受我們的選擇,甚至到最後,他們兩老也都來醫院填了自己的器官捐贈同意書。

多多推廣器官捐贈的相關知識

對於我來說,作為一名護理師,這些知識和流程是很基本的概念,但對於許多普通民眾來說,這些資訊可能並不那麼容易理解也不太容易取得,特別是當這些話題涉及到生死和信仰時,往往會引發更複雜的情感和心理反應。所以我希望在未來啊,如果大家想要推廣器官捐贈這一觀念時,不僅僅需要科普知識,還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情感上的溝通。

或許,在面對器官捐贈這樣一個話題時,無論是捐贈者、家屬,還是普通的民眾,都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接受和理解。我們需要不斷地去消除誤解,去傳遞愛與生命的延續意義。這是我們每一個醫護人員的責任,也是每一個在這個社會中生活的人的責任。希望未來,能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在了解之後,選擇器官捐贈,用自己的愛與善意,去點亮別人的生命。

許多人對器官捐贈都有誤解 閱讀全文 »

還有許多人不知道長照2.0

上個禮拜,國小同學的群組在約周末要不要出來聚餐,看了一下那天我剛好有空,之前都因為工作的關係,好幾次的同學聚餐我都沒去,想說該去露個臉否則就要被遺忘了,果不其然,一到餐廳,我就被所有同學圍攻,其中一個愛開玩笑的朋友就說:「江國團!還好你這次有來!不然我們幾個上次早就說好,如果你下次聚餐再不出現,就要把你踢出去群組了啦!」我邊笑著邊跟他們說抱歉,我心裡也知道他們絕對不會這樣對我的。

總之那天聚餐,就都分享彼此的近況,工作生活婚姻家庭,直到有一個同學開始跟我們訴苦,跟我們說自己家裡的老人家,讓他現在每天都很煩惱,我問他怎麼了,他跟我說,因為他是獨生子女,爸爸媽媽常常在外地出差,所以平常都是跟爺爺奶奶一起住,但這一兩年,爺爺奶奶年紀也大了,身體開始出現一些問題,導致他常常需要帶爺爺奶奶去看醫生,每次回診他都要跟公司請假,讓他身心俱疲,聽到這裡,我就好奇問他:「那你們有考慮申請陪同就醫嗎?」我同學就一臉疑惑看著我,他說:「什麼陪同就醫?」我就說:「長照2.0阿!你不知道嗎?現在政府有政策,有很多可以幫助年長者的補助項目阿,你可以用長照2.0申請照顧員陪同就醫,他們就會派人來帶家裡老人家看醫生。」她瞪大眼睛一臉不敢相信,然後就開手機開始查,然後說:「哇賽!你如果沒跟我講我都不知道有這些東西欸!謝啦!」我那時候才知道,原來還有人不知道有長照2.0的服務,也許是因為他們平常上班都太忙了,沒有太關注政府的長照政策,所以我那天也幫他們科普了很多長照2.0的資訊。

我知道應該還有許多人和我同學一樣,不知道長期照顧服務2.0(簡稱長照2.0)到底是什麼,也不知道要如何申請照護資源,所以我想在這篇文章裡,分享一些關於長照2.0的資訊。

申請長照2.0要有什麼條件?

根據我的E政府官網提供的資料:能申請的對象,主要是針對預期或已達6個月以上生活無法自理的民眾,需要經過各縣市的長期照顧管理中心評估,符合長照需要等級2級以上者,並且尚未使用住宿服務使用者補助方案

並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就可以向政府申請長照服務。

  1. 65歲以上老人
  2. 55歲以上原住民
  3. 50歲以上失智症者
  4. 失能身心障礙者

長照服務分成四大類

  1. 照顧及專業服務
  2. 交通接送
  3. 輔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
  4. 喘息服務

以上可以透過<長照服務資源地理地圖>,找到離你最近的長照服務資源。

長照服務四大類介紹:照顧及專業服務、交通接送、輔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喘息服務

(PS: ※ 若是家裡有申請外籍看護工,可申請照顧及專業服務(30%額度)、交通接送、輔具與無障礙環境評估,而當外籍看護工請假休息時,也可以申請喘息服務。)

由於篇幅較長,關於長照服務的內容和補助額度細項,可以去我的E政府官網來查詢。

如何申請長照服務?

長照服務申請的方式有四種:

  1. 手機或市話撥打1966專線
  2. 聯絡「當地長期照顧管理中心
  3. 住院期間聯絡「出院準備銜接長照服務小組
  4. 線上申辦

申請完成後,照管中心將會派遣專員到府進行訪查與評估,確定被照護者的「長照需要等級」以及「給付額度」,接下來就可以和個案管理員討論家裡年長者需要的服務項目,以及該擬定什麼樣的照顧計畫和連結服務,最後根據依據評估結果,長照服務特約單位就會派人來提供服務。

希望藉由這篇文章,能讓大家了解更多有關長照2.0的相關訊息,現在是少子化和高齡化的時代,許多年長者都缺乏我們的關懷和照護,希望透過長照2.0的政策,能幫助到更多的老年人,也減輕子女和年輕人的壓力。

還有許多人不知道長照2.0 閱讀全文 »

護理師的日常,我們的時間從來都不是我們的時間

護理師的工作看似就只是照顧病人,但實際上我們每天的工作都充滿了各種挑戰和不確定性。從長時間的工作到處理緊急情況,再到病患心理的疏導,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我們保持高度的專業性和耐心。

護理師的工作時間往往不規律,尤其是在急診室或重症監護室等高壓環境中,工作時間可能會延長至10小時甚至更久。這樣的工作節奏讓我們的身體和精神都承受著極大的壓力。經常在夜班時,我們不得不熬夜工作,第二天還要繼續處理病患的需求。長時間站立、來回走動,再加上要保持高度集中,這讓我們的身體常常處於疲勞狀態。

這樣的工作強度,也意味著我們很難找到時間休息和放鬆。有時候即使回到家,也會因為過度疲勞而無法好好休息,這讓我們的健康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是護理師的工作基本上不能允許任何紕漏,我們也深知這份工作的特殊性,我們負責的是每一位病患的健康,無論多累,我們都必須保持專業,因為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完全依賴於我們的每一個決策和行動。

而且在醫院裡,緊急情況隨時都可能發生,無論是病人的突發狀況,還是意外事件,我們都必須迅速反應,並作出正確的處置。每當有病人突然病情惡化,我們的心臟就像被揪緊了一樣,但我們沒有時間恐慌,只能迅速進入狀態,為病人進行必要的搶救,這時候我們如果展現驚慌的樣子,對於家屬來說那只會增加他們的焦慮,展現專業的治療才能讓家屬放鬆。

這些是最考驗我們的專業能力的時刻,護理師不僅需要具備豐富的知識和技能,還要有冷靜應對壓力的能力。在這些危機時刻,我們必須與醫生和其他醫護人員緊密配合,確保每一個步驟都正確無誤,但這種高壓工作模式也同樣帶來了極大的心理壓力。

除了處理病人的身體問題,心理疏導也是護理師工作中的重要一環。很多病人在面對疾病時,心理上會感到恐懼、焦慮甚至絕望,而這些情緒往往會影響到他們的康復過程。作為護理師,我們需要用耐心和溫柔去開導他們,讓他們感到被關愛和支持。

當然不只是病患需要疏導,病患家屬的心理疏導同樣重要,尤其是當病人病情嚴重或處於危急狀態時,家屬的情緒往往波動很大。我們需要安撫他們,解釋病情,並給予他們精神上的支持。有時候,我們也會感到無力,因為不是每一個病人都能好轉,也不是每一個家庭都能承受這種打擊,但我們必須盡力去做,因為這是我們的責任。

在應對這些挑戰的過程中,我們護理師自身也需要不斷成長。如何在高壓環境中保持冷靜,如何在長時間工作後依然保持專業,如何面對病人和家屬的痛苦,這些都是我們每天都在學習和適應的。 護理師這份工作絕對不輕鬆,這份工作充滿挑戰,也充滿了意義。我們每天面對的不僅是病人,對病人的病情控制,只要來到醫院,我們就必須承擔著巨大的責任,所以儘管工作再辛苦,我都覺得,我只要能幫助病人,就等於幫助到一個家庭,所以我還是會繼續堅持下去,因為這是我選擇這條道路的初衷,也是我江國團對這份職業的承諾。

護理師的日常,我們的時間從來都不是我們的時間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