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醫護之路

如何應對職業倦怠:分享護理師如何應對壓力和職業倦怠的經驗

在醫療行業工作的護理師們,常常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每天要應對大量的病人、繁重的工作,以及來自各方面的情感壓力,這讓我們很難獲得屬於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再加上家裡還有小朋友需要照顧,這些在無形之中都成為了壓力。

這樣的日子重複了好幾年後,難免會感到疲倦和厭煩。

坦白說,職業倦怠在我們這個行業裡並不罕見,雖然我覺得任何工作,長時間了,總是會感到倦怠,這麼多年,我也經歷過很多次這種情緒低潮的時刻,每當那種感覺襲來,那種無力感和疲憊感有時候真的讓人想要放棄一切,逃離這個環境。但我還是堅持住了,我已經找到了一些方法,來幫助我應對這種倦怠感,接下來我就告訴大家,我江國團是如何戰勝職業倦怠。

好了,我要公開了,我戰勝職業倦怠的方式,就是大哭一場,沒錯,就是大哭一場!就是這麼簡單,聽起來可能很爛,但對我來說真的很有效。當壓力堆積得太多、感覺無法再承受時,我會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比如醫院旁邊的公園,坐在那裡讓自己放聲大哭,可能會配幾罐啤酒,那個畫面,我覺得看起來應該蠻可憐,一個快要30歲的男人坐在公園的座椅上,痛哭流涕,但沒辦法啊,對我來說,這是一種情感的釋放,能讓我在短時間內把內心的壓力宣洩出來,畢竟不管怎樣,明天還是要打起精神去上班,宣洩完情緒,就必須回到現實。

除了大哭,我也嘗試過其他一些其他的方法,比如,我會在休息的時候聽音樂、看電影,或者去運動一下,轉移注意力,讓自己的身心都能得到放鬆,這些小小的行動,雖然看似平常,但在日常生活中卻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幫助我重拾能量和動力。

當然同事之間彼此的支持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作為護理師,我們面對的挑戰都相同,大家都能理解彼此的困難。好在我的同事都很好,我們會在工作中互相鼓勵、分享經驗,甚至在下班後一起去吃個宵夜,聊聊生活中的瑣事。這種團隊之間的支持,不僅能減輕壓力,還能讓我們在困難的時候感受到溫暖和力量。

我也嘗試讓自己學會放下。在工作中,我們經常會對病人的情況感到無助,甚至覺得自己的努力無法挽回一些悲劇。這種情況下,我告訴自己,無論再怎麼努力,也有一些事情是我們無法控制的。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力做好自己能做的部分,接受無法改變的現實。

當然家庭也給我帶來很多很多力量,每當我感到壓力過大時,回到家中看到孩子們的笑臉和老婆的關懷,我的心情就會好很多。家庭是我最大的支柱,他們讓我在疲憊時找到慰藉,也讓我有動力繼續前行。

其實應對職業倦怠的方法還是因人而異,畢竟我的方法也很無聊,不過我覺得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比較重要。無論是通過情感的釋放、同事的支持,還是家庭的關愛,這些都是克服疲倦、重拾活力的方式,人生這條路不容易,但只要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舒壓方法,就能在壓力中找到平衡,繼續走下去。

如何應對職業倦怠:分享護理師如何應對壓力和職業倦怠的經驗 閱讀全文 »

如果能遇到一位「天使老人家」該有多好,照顧老人家不是容易的事

我的工作就是照顧病人,而年長的病患占多數,都是因為年紀大了,開始生各種病,照顧老人已經成為我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說實話,照顧老人家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是在醫院這個環境中。很多老人的行動能力已經大不如前,雖然身體不行,但他們腦袋的固執和不聽勸,常常讓我感到無比的頭痛。

在醫院裡,經常遇到一些老人家不聽從醫護人員的指示。即使我們再三叮囑他們不要隨意下床、不要亂動點滴,他們還是會堅持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有些老人甚至會趁我們不注意的時候,悄悄從床上下來,抓著點滴架四處走動。我每次發現這種情況,心裡真的有一種想哭的衝動,因為這不僅危險,還可能讓他們的病情加重。

說起來,有時候我感覺自己在醫院裡不是護理師,而是一個玩捉迷藏和躲貓貓的高手。我經常需要在病房裡「抓捕」這些不聽話的老人家,把他們帶回床上休息。這個過程聽起來好像很好玩,但實際上真的超累的,尤其是在已經忙碌了一整天的時候,這種無奈感會更加強烈。

但是作為護理師,我們是服務業,醫院規定要對客人友善,我自己也知道不能對病患發脾氣,也不能責怪他們。畢竟,老人的固執很多時候是因為他們的身體狀況或是心理壓力所致。他們可能感到不安、焦慮,或是想捍衛自己的尊嚴,證明自己還是老當益壯,這讓他們不願意完全依賴我們的幫助。

每當遇到這種情況,我會盡量保持耐心,儘管內心有時候真的超想哭。我會輕聲細語地和老人家溝通,試圖了解他們的想法,並解釋他們這麼做可能帶來的風險。雖然不是每次都能夠成功勸服他們,但至少我能感受到他們的信任和依賴。

我曾經幻想過,如果能遇到一位「天使老人家」該有多好。所謂的天使老人,就是那種會乖乖聽話,按時吃藥,按時休息,不亂跑的病人。但現實往往不如人願,大部分時候,我遇到的都是那些需要特別關心和照顧的老人家。

雖然照顧這些「頑固」的老人家讓我感到很累,但這份工作也教會了我很多。它讓我學會了如何以更大的耐心去理解和包容他人,也讓我在一次次的挑戰中變得更堅韌。我知道,作為護理師,我的責任不僅僅是照顧他們的身體,更是要關心他們的心理和情感需求。

每當我看到老人家最終聽從建議,病情逐漸好轉,我心裡的成就感和滿足感便油然而生。這些經歷讓我明白,雖然工作中充滿了挑戰,但正是這些挑戰讓我的工作變得更加有意義。

但這工作也不是做一天兩天了,儘管我每天仍然渴望遇到天使老人家,但好在我也學會了如何更好地應對那些不那麼聽話的老人。我會繼續努力,用我的專業和耐心,去照顧每一位需要我幫助的病人,因為我知道,這就是我江國團身為醫護人員的責任,也是我選擇這份工作的初衷。

如果能遇到一位「天使老人家」該有多好,照顧老人家不是容易的事 閱讀全文 »

身為護理師才會有的人生感悟

在醫院工作的日子裡,我們護理師總是會面對許多生離死別的場景。無論經歷過多少次,這種事情都很難讓人麻木。每次看到病人和家屬面對病痛和死亡的時候,我總是會共情並感到難過。

在急診室、重症監護室或是病房裡,我經常看到病人和家屬經歷痛苦和無助的時刻。有時候,是病人難以承受病痛的折磨;有時候,是家屬無法接受親人即將離去的現實。這些場景每每讓我感到心酸和無奈。

我們護理師能做的不多,只能為他們祈禱祈福,希望他們早日康復,希望留下來的人能夠早日走出傷痛。我常常會想,如果是我遇到相同的情況,我能不能挺過去。這樣的念頭時不時地在我心頭浮現,讓我更加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刻。

同事之間總是會說,在醫院上班久了,只會希望自己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生命是如此無常,今天我們還能在一起,但明天誰也無法預料會發生什麼。我們目睹了太多的突然和無奈,這讓我們更加明白,努力活著就是對人生最大的負責。

有一次,我照顧的一位病人因病情惡化,最終沒能挺過來。他的家屬在病房外哭泣,那種悲痛讓我無法言語。雖然我知道這是我的工作,需要保持專業和冷靜,但那一刻,我的心依然被深深觸動。晚上回到家,我抱著自己的孩子,我深怕自己會失去他們,雖然家人總說不要想太多,觸黴頭。

也是這份工作教會我很多,讓我看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貴。所以當我有機會和家人在一起,都會讓我更用心去享受這些時光。無論是簡單的一餐飯,還是一起看電視,甚至是日常的對話,我都會格外珍惜。因為我知道,這些平凡的時光,正是生活中最寶貴的部分。

在醫院裡,我們護理師之間經常會互相鼓勵和支持。因為我們知道,面對這些生離死別並不容易,身為護理師,我們的工作對病人和他們的家屬來說至關重要的。我們付出努力,就是希望能夠為他們帶來一些希望和安慰。

每當我看見病人康復出院,或者家屬從痛苦中逐漸走出來,我都會覺得特別欣慰和有成就感。這些小小的成功,讓我感到我的工作是有意義的,讓我堅信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值得的。

生命無常,這是我在醫院工作中學到的最大體會。只要我們努力活著,珍惜每一刻,我們就是在對人生負責,生活中的每一刻都值得珍惜,無論是平凡的還是特殊的時刻,都是我江國團人生中的寶貴經歷。

身為護理師才會有的人生感悟 閱讀全文 »

鹹酥雞是我的續命神器,下班的罪惡消遣

下班回家的路上,我偶爾會來到醫院旁邊的公園,這是一個讓我能夠短暫放鬆和轉換心情的地方。由於工作的緣故,我每天的下班時間都不固定,有時候能看到夕陽西下的美景,有時候是在高掛的月亮。

在這短暫的休息時間,我會讓自己從護理師的身份中抽離,準備好回到家中,陪伴我的孩子們。這種轉換身份的過程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在工作中,我需要全神貫注,而在家裡,我希望可以專心當一個爸爸。

偶爾,我會心血來潮,想要買點小吃回家,我真的沒辦法戒掉鹹酥雞。這是一種難以抗拒的誘惑,然後還開在我回家的路上,每次經過那家鹹酥雞攤,我總是忍不住停下腳步,聞著空氣中的香氣,內心開始冒出天使跟惡魔在鬥爭,有時候勝負都不一定,惡魔會說:「你今天那麼辛苦,江國團值得一份鹹酥雞吧!」然後就沒有天使說話的餘地了。

當我真的買了鹹酥雞回家時,老婆看到我手上的戰利品,她都會搖頭跟我說:「江國團大哥!都一把年紀了,每次都吃這些垃圾食物,對身體不好欸。」雖然她嘴上這麼說,但她總是會陪我一起吃,所以我總是會買她的份。所以說,事實證明,沒有人能抗拒下班後的鹹酥雞,尤其是在一整天的忙碌和勞累之後。

鹹酥雞不健康,但它帶來了無比的幸福和滿足。這些小小的快樂,能讓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絲放鬆和享受。無論是夕陽還是月亮,公園的寧靜還是鹹酥雞的美味,都是我生活續命的良藥。

鹹酥雞是我的續命神器,下班的罪惡消遣 閱讀全文 »

其實成為護理師並不是我最初的志願

隨著自己年紀慢慢長大,孩子也大了,兒子那天回家給我看他的作文,百年未變的題目「我的志願」,他寫說他想和爸爸一樣當護理師,其實我有點驚訝他不是想當員警,我以為他會對老婆的工作比較有興趣一點,畢竟當員警是真的比較帥。

而且回想過往,其實護理師這條路,也不在我江國團的人生規畫裡,是因為在家庭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讓我漸漸發現這是我想走的路。

從小,我和爺爺奶奶、父母以及兩個雙胞胎哥哥一起住在高雄。家裡四代同堂的生活雖然有時候會讓人感到擁擠和忙碌,但好在我們家庭關係一直都融洽,所以我的成長過程很幸福也很快樂,而從我小時候開始,爺爺奶奶的身體狀況一直是家裡的重要課題,特別是爺爺,他曾經中風,需要長期的照護。看著媽媽和爸爸輪流照顧爺爺的辛苦,讓我對照護這件事開始有了理解和敬畏。

我還記得小時候我和哥哥在客廳看電視,爺爺在旁邊突然胸悶,臉色蒼白,一直在向我和哥哥呼救,爸爸媽媽不在家,只有我和哥哥在。我打電話叫救護車,按照電話裡醫護人員的指示,讓爺爺躺下休息並保持冷靜。在等待救護車的過程中,我嘗試用平靜的語氣安撫爺爺,雖然我心裡非常緊張,但我知道在那時候我必須要保持冷靜,因為那時候哥哥比我還慌亂,好在救護人員及時趕到,才讓爺爺撿回一條命,也是那次經歷讓我第一次感受到,如果我有能夠幫助家人應對突發狀況的能力,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

後來,爺爺的狀況逐漸穩定下來,但需要長期的復健。從國中到高中的這段期間,我們一家人都一起學習如何幫助爺爺進行日常的復健訓練,在這樣的過程中,也讓我漸漸對醫護工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特別是護理這一塊,所以我是在高中才找到自己的人生志願。

於是在我高中畢業那年,當我決定報臺北醫學大學的護理系時,家人都非常支持我。他們知道這份工作辛苦,但也覺得這份工作其實非常適合我,後來就這樣順水推舟,一路到了現在,在學校裡,我不僅學到了專業的醫護知識,還通過實習,深入瞭解了護理師的工作內容和挑戰。每一次成功的救護,每一個病人的感謝,都讓我更加確信,這是我想要走的路,也是因為這份工作,才讓我認識到我的老婆。

現在我日常除了繼續學習專業知識,我也積極參與各種照護志工活動和健康促進講座,這些經歷讓我看到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也讓我學會如何用不同的方式去關懷他們。

現在對我來說,雖然護理師是一份工作,還是會感到疲倦跟壓力,但我也將他當作是一種我必須去做的使命。我希望我能夠繼續用心去關懷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也希望能夠繼續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去幫助更多的人,讓他們在病痛中感受到溫暖和關懷。對我來說,這就是成為護理師的意義,也是我江國團選擇這條路的初衷。

其實成為護理師並不是我最初的志願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