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1 月

全家人遵守我的防疫規矩,所以都沒有人確診過

現在看著走上街的人都不用戴口罩,有時候都會突然想起來,當年大家沒有口罩不敢出門的日子,時間過得好快,當年大家還在感嘆不知道口罩還要待多久,到現在從疫情解封,已經過去了快要兩年了。

一想到這裡,我就都會去想到,這一件讓我江國團很自豪的事情,這件事雖然聽起來不怎麼樣,旦細細一品,就會覺得,其實還蠻厲害的,這件事就是,我們家到目前為止,都沒有人確診過!要知道,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考慮到我們家中的兩位成員都從事高風險的工作。

我和妻子每天都暴露在潛在的風險之中,她作為一名警察,常常要外出巡邏、維持治安,接觸各式各樣的人。而我作為一名護理師,一直要在醫院的第一線工作,面對各種患者,特別是許多確診的患者,即便如此,我們全家都能夠健康無恙,這對我來說,是一件相當值得驕傲的事。

我想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我們家的防疫意識,作為一名護理師,我對防疫的重視程度自然更高一點。從疫情開始的那一刻起,我就意識到,只有嚴格遵守防疫措施,才能保護自己和家人不受病毒的侵害。當時我並沒有感到過度的恐懼或焦慮,反而覺得這是一個發揮自己專業知識的時機。

我明白,這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家人的安全。因此,我把自己的防疫知識和意識傳達給了家人,經過我的教導,現在我們全家基本上都成為了防疫小尖兵。就連疫情已經過了許久的現在,我們家依然還是維持著一定的防疫水平。

其實,我的教導並不複雜,並沒有什麼特別高深的技術。反而非常簡單,就是幾個容易遵守的基本原則。

1.每個口罩只帶三小時

首先,我為我們家制定了一套嚴格的使用規則,那就是,每個口罩戴滿3小時後就一定要更換,絕不重複使用,因為在醫院工作的經驗讓我明白,口罩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會變得潮濕,防護效果也會下降。

2.隨時噴酒精

第二點,我規定全家人出們每一個人都要隨身攜帶酒精噴霧,隨時保持手部的清潔。無論是出門還是回家,都會噴灑酒精,特別是在接觸公共物品後,這樣才能有效減少接觸感染的風險。

3.絕對不要用手去靠近臉

最後,我再三叮囑家人,不要用手去碰觸眼睛、鼻子和嘴巴,這些部位是病毒最容易入侵的地方。我告訴他們,習慣性地觸摸臉部是一個大忌,要隨時保持警覺。

這些簡單的防疫措施,看似平常,卻在這段疫情期間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我相信正是這些小小的細節保護了我們不感染covid 19,降低了我們確診的風險。

即使我們家中有兩個人從事高風險的工作,但只要我們全家人都能夠遵守這些防疫原則,就能把風險降到最低。對我來說,這段防疫經歷讓我深深體會到,健康並不是理所當然的,我們需要主動去保護自己和家人。這也讓我更加重視家庭成員之間的互相關心和支持,因為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真正做到全面防護,我很慶幸自己護理師的專業能力能夠這樣子幫助到家人。

全家人遵守我的防疫規矩,所以都沒有人確診過 閱讀全文 »

夜班護理師的責任就是負責在深夜守護患者們的健康

這禮拜開始,輪到我江國團值夜班,我想應該大部分的護理師對於自己輪到夜班都會欲哭無淚,因為夜班護理師的工作和日班真的可以說是有著天差地別,一到晚上,為了不打擾到患者休息,醫院的燈就會變得昏暗一些,並且晚上醫院的走廊,也會少了白天的喧囂,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寂靜,在這樣的環境裡,每一次值夜班,對我來說都是一種身心的雙重負荷。

身體上,我需要調整自己的生理時鐘,適應整夜工作所帶來的疲憊,而在心理上,則要克服那種深夜裡長時間待在昏暗醫院的孤寂感,這段時間家裡的人老婆、孩子,彷彿世界都在沉睡,而我卻必須保持高度的清醒和專注。

夜班的護理工作特別考驗一個人的專注力和應變能力,有時候病人在晚上的病情波動,會比白天更為頻繁和不可預測,尤其是當病人的病情在夜間突然惡化,護理師就需要隨時提高警覺,第一時間做出反應。我們常常會遇到病人在夜晚突然出現急救需求的情況,每當這樣的時刻來臨,夜班的氣氛瞬間從寧靜轉變為緊張。這種壓力對我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但也正因如此,我學會了如何在高度緊張的情況下保持冷靜,迅速評估狀況並採取行動。這樣的經驗,讓我的專業技術和應變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升。

但我覺得值得慶幸的是,我們同事之間都相處得很好,在一起值過夜班之後,我們往往會建立起更深的情感聯繫,或許是因為共同經歷了這種黑夜中的孤寂和挑戰,我們之間總是會有一種特殊的默契和信任,每當我感到疲憊或情緒低落的時候,同事們總會適時地遞上一杯熱咖啡,或者輕輕拍拍我的肩膀,說一聲:「加油!」。這些看似簡單的小動作,對於正在熬夜工作的我們來說,卻是莫大的鼓勵和安慰。大家會互相分擔工作壓力,輪流休息,這種團隊精神讓夜班的工作變得不再那麼孤單。

雖然說值夜班對我來說一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畢竟這是我的責任所在,作為一名護理師,病患的健康安全取決於我們的專業和守護,看著每一位同事的辛苦付出也會讓我無法輕易懈怠。在這樣的崗位上,我們不僅僅是照顧患者的身體,還承擔著他們生命的希望以及家屬的期待。這樣的責任感讓我在每次的夜班中,即便感到疲倦和困頓,也依然能夠堅守住自己的崗位。 夜班的經歷教會了我很多事情,它讓我更加認識到護理工作的價值,也讓我深刻體會到自己肩上的責任,這份工作雖然充滿挑戰和壓力,但在背負責任感的同時,我也理解到,我們的職位是多麼的神聖和重要,和老婆的警察工作一樣,她會負責在深夜守護市民的安全,而我則是在深夜守護市民的健康。

夜班護理師的責任就是負責在深夜守護患者們的健康 閱讀全文 »

護理師的工作,讓我對生死有了更多的認識

自從我開始從事這個行業,我認為我對生死的認識,隨著時間,變得越來越深刻,我江國團對於生死的這個問題,看得越來越開了,我想其中的原因應該是,對於我們護理師來說,生死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種日常工作的現實。

每天,我們不僅要照顧病人的身體健康,還需要在他們臨終時刻,陪伴著他們和家屬走完最後一程,這種經歷的不斷累積,讓我們在無形中對生命有了更多的感悟和理解,作為護理師,我們見證了無數次的生離死別,每次病患的離開,不僅讓我們更加了解生命的脆弱,也讓我們學會如何面對和接受這一現實。

我認為我們護理師的工作不僅僅是專業的醫療照護,更多的時候,我們還需要提供情感上支持給病患家屬,在患者生命的最後時刻,家屬往往會陷入極大的悲痛之中。此時,安慰他們的情緒,幫助他們度過難關也是我們護理師的職責。

但這樣的時刻,其實對我們自身來說也是一種考驗,因為我們需要保持冷靜,讓自己成為家屬心中的支柱。這不僅僅是對專業素養的挑戰,也是對情感承受能力的一種磨練,每次看到家屬在患者去世後的痛哭或是茫然失措,我心裡當然也會有一陣酸楚,但我也知道,我必需在這個時刻提供更多的支持給病患家屬。

許多人都說,我們在工作中經常面無表情,但這並不代表我們的內心毫無波動。很多離開的患者,其實是我們長時間照顧的對象,與他們之間已經建立起了一定的情感聯繫,特別是那些長期住院的病人,我們在日常護理中,往往會與他們進行許多交流,聽他們講述過去的故事、分享生活中的點滴。因此,當他們最終離開時,我們的內心其實也非常的失落和不捨。但礙於我們的職位,我們必須去隱藏我們的情感,既要面對失去,又要承擔起家屬的情緒負擔,但這也是我們這份職業的特殊之處。

隨著我在這個行業待的時間越長,我對人的離開,也逐漸變得更加釋懷。我慢慢明白,死亡並不是一個絕對的終點,而是一種對生命的另一種詮釋,每當我陪伴著患者度過最後的時刻,我都會想起那些在病房裡度過的日子,那些歡笑和淚水,彷彿都在提醒我生命的脆弱和珍貴。這種經歷,不僅僅是一種職業上的挑戰,更是一種生命教育,它教會我以更加平和的心態去面對死亡,並且更加珍惜每一段和家人、朋友共度的時光。

我從患者和家屬的心情中體悟到,生命是一場不可預測的旅程,而我們都必須在這段旅程中學會成長,學會接受無法改變的現實,並且學會從這些經歷中獲得力量。每次面對患者的離開,我都會提醒自己,不僅要用專業去照顧病人,更要用心去理解他們和他們的家屬。這樣的工作經歷,讓我對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也讓我學會在看似痛苦的別離中找到一絲安慰,學會去珍惜和感恩每一個當下。

對我江國團來說,護理師的工作並不輕鬆,但我在這條路上,不斷學會成長,學會接受和釋懷,學會在面對生死時,保有專業的冷靜和內心的溫暖。這段旅程並不輕鬆,但它讓我們在成長的同時,也能夠讓別人在最後的路上,感受到更多的愛與關懷。這,或許就是這份工作的真正價值所在。

護理師的工作,讓我對生死有了更多的認識 閱讀全文 »

總是孤身一人,獨自對抗病魔的林伯伯

今天我想要分享我們醫院的一個患者,他是林伯伯,今年42歲,是一位在病房中堅持與病魔奮鬥的患者,林伯伯斷斷續續也已經在醫院在住了兩年多了,這段漫長的時間裡,我們也發現,他幾乎都是一個人在對抗癌症,癌細胞的侵襲讓他的身體逐漸虛弱,但他總是強裝堅強,每天面對我們護理人員時,總是掛著一抹淡淡的微笑。這讓我江國團內心總是對他充滿了敬佩,也讓我感到格外心疼。

在這兩年的相處中,我和我的同事們漸漸發現,林伯伯其實是一個很健談的人。每次我們去給做檢查時,他總是用輕鬆的語氣和我們聊著各種生活瑣事,彷彿他所面對的並不是癌症,而是一些無足輕重的小問題,林伯伯的堅強和樂觀,讓我們這些照顧他的醫護人員都為之動容,可是,當我偶爾站在病房外,看著他一個人默默坐在病床上發呆的背影,因為化療帶來的不適感而皺眉,心裡就會忍不住泛起一陣酸楚,看著林伯伯,那樣的孤單感,深深刺痛了我。

後來,雖著我們和林伯伯聊天的次數越來越多,我們也得知,林伯伯之所以這麼孤獨,是因為他身邊的親人都已經因故離開了他,他沒有妻子,也沒有子女,父母和兄弟姊妹都相繼過世,這讓他成為了一個徹底孤單的人。

在與他的交談中,他淡淡地說:「其實這樣也好,親人都走了,就沒有人會難過了。」這句話聽起來那麼輕描淡寫,卻藏著無數的無奈與心酸,聽到他這樣說,我都忍不住希望他能早日康復,希望他的生活中能出現一點光亮,或許等他康復之後,他會遇到一位伴侶,讓他不再感到孤單。

每當我和同事們看到林伯伯一個人孤單的接受化療,出入院時都沒有人陪伴,我們心裡都非常不捨,所以我們都會陪他多聊聊,讓他在孤單的日子裡至少能感受到一些關心和溫暖。其實,林伯伯是一個很堅強也很樂觀的人,他總是說,遇上這樣的情況是無法改變的,所以只能勇敢面對,他這樣樂觀的心態是許多患者都沒有的,如果是我江國團自己遇上病魔,我都不知道我能不能如此坦然,也是因為這樣,我對他的勇氣和坦然感到無比敬佩,是林伯伯讓我知道,世界上還是有人,在我們面對殘酷命運的同時,依然能選擇以微笑來回應。

作為一名護理師,我每天看到病房裡的病人們來來去去,有時候康復離去,有時候卻是與親人告別,這樣的場景無時無刻不提醒著我,健康是多麼重要,也讓我更加珍惜每一個當下,面對病魔,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接受治療,以及讓自己保持樂觀,而我們護理師,或許無法改變病魔的無情,但至少我們可以在患者最需要的時候,給予一份溫暖和陪伴,讓他們在孤單的時刻不至於感到絕望。

我無法評斷林伯伯的孤單有沒有可能比病痛還更難以忍受,但我能做得,就是好好照顧他的身體,希望讓他在這段艱難的旅程中,感受到人情的溫暖,我真心希望,林伯伯能夠戰勝病魔,迎來康復的那一天。42歲的年紀並不大,如果他能夠康復,未來的人生裡還有很多可能性。我希望他能夠遇到願意陪他走過餘生的伴侶,不再獨自一人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 病魔總是無情地破壞我們的生活,但我相信,愛和關懷能給人力量,幫助他們找到面對困境的勇氣。作為護理師,能夠成為病人生命中一段旅程的陪伴者,這是我工作中最大的成就和安慰。我希望未來的每一天,林伯伯都能夠感受到一點溫暖和關心,無論結果如何,我們都會在這裡,陪他走過這段艱難的路。

總是孤身一人,獨自對抗病魔的林伯伯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