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成為護理師並不是我最初的志願

隨著自己年紀慢慢長大,孩子也大了,兒子那天回家給我看他的作文,百年未變的題目「我的志願」,他寫說他想和爸爸一樣當護理師,其實我有點驚訝他不是想當員警,我以為他會對老婆的工作比較有興趣一點,畢竟當員警是真的比較帥。

而且回想過往,其實護理師這條路,也不在我江國團的人生規畫裡,是因為在家庭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讓我漸漸發現這是我想走的路。

從小,我和爺爺奶奶、父母以及兩個雙胞胎哥哥一起住在高雄。家裡四代同堂的生活雖然有時候會讓人感到擁擠和忙碌,但好在我們家庭關係一直都融洽,所以我的成長過程很幸福也很快樂,而從我小時候開始,爺爺奶奶的身體狀況一直是家裡的重要課題,特別是爺爺,他曾經中風,需要長期的照護。看著媽媽和爸爸輪流照顧爺爺的辛苦,讓我對照護這件事開始有了理解和敬畏。

我還記得小時候我和哥哥在客廳看電視,爺爺在旁邊突然胸悶,臉色蒼白,一直在向我和哥哥呼救,爸爸媽媽不在家,只有我和哥哥在。我打電話叫救護車,按照電話裡醫護人員的指示,讓爺爺躺下休息並保持冷靜。在等待救護車的過程中,我嘗試用平靜的語氣安撫爺爺,雖然我心裡非常緊張,但我知道在那時候我必須要保持冷靜,因為那時候哥哥比我還慌亂,好在救護人員及時趕到,才讓爺爺撿回一條命,也是那次經歷讓我第一次感受到,如果我有能夠幫助家人應對突發狀況的能力,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

後來,爺爺的狀況逐漸穩定下來,但需要長期的復健。從國中到高中的這段期間,我們一家人都一起學習如何幫助爺爺進行日常的復健訓練,在這樣的過程中,也讓我漸漸對醫護工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特別是護理這一塊,所以我是在高中才找到自己的人生志願。

於是在我高中畢業那年,當我決定報臺北醫學大學的護理系時,家人都非常支持我。他們知道這份工作辛苦,但也覺得這份工作其實非常適合我,後來就這樣順水推舟,一路到了現在,在學校裡,我不僅學到了專業的醫護知識,還通過實習,深入瞭解了護理師的工作內容和挑戰。每一次成功的救護,每一個病人的感謝,都讓我更加確信,這是我想要走的路,也是因為這份工作,才讓我認識到我的老婆。

現在我日常除了繼續學習專業知識,我也積極參與各種照護志工活動和健康促進講座,這些經歷讓我看到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也讓我學會如何用不同的方式去關懷他們。

現在對我來說,雖然護理師是一份工作,還是會感到疲倦跟壓力,但我也將他當作是一種我必須去做的使命。我希望我能夠繼續用心去關懷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也希望能夠繼續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去幫助更多的人,讓他們在病痛中感受到溫暖和關懷。對我來說,這就是成為護理師的意義,也是我江國團選擇這條路的初衷。

其實成為護理師並不是我最初的志願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