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兒子的童言童語說他想當護理師,我竟忍不住阻止

有一天,我的兒子突然天真無邪地對我說:「爸爸,我以後也想像你一樣當護理師。」聽到這句話,我很驚訝,但我連忙對他說:「不要,爸爸希望你去做其他工作。」

兒子聽了滿臉疑惑,他顯然不理解為什麼我會這麼反對。他看著我,眼神中充滿了疑問,似乎在想:「為什麼爸爸不希望我當護理師?」但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跟他解釋,而且,不知道為什麼,就算我說出一堆護理師的缺點,兒子總是會把他圓回來,我說:「護理師很累都睡不飽。」,他就說:「沒關係啊,我不喜歡睡覺。」感覺正因為我的拒絕,他反而更想當護理師了。

從那天起,他開始對醫療什麼的東西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甚至連玩具也要求我買醫生的玩具給他,我回到家就吵著要幫我看診。

他會可愛的喊說:「33號江國團先生!輪到你看醫生嘍!來~請~把嘴巴打開,啊~~~」我就配合他做這一連串的動作,作為父親,我當然希望兒子能夠找到一份自己喜愛並且輕鬆一些的工作,但孩子總是有自己的想法,越是被拒絕,越是想去嘗試。所以最後我只能微笑著答應他,為他買了那套醫生的玩具,並耐心地陪他一起「治病救人」。

我真的很擔心,因為我知道,護理師這份工作並不簡單。這是一份需要極大耐心和毅力的職業,每天面對病患的痛苦和壓力,還有繁重的工作量,這些都會讓人感到無比的疲憊。而如果要成為醫生,那挑戰和壓力只會更大,工作時間更長,責任也更加重大,雖然我也覺得這可能就是他小時候的童言童語,而且看他現在的成績,考不考的上護理系都不知道哩。

但是當我看到兒子滿懷憧憬說著想當護理師或醫生時,我的心情很複雜。一方面,我為他那麼小就有了自己的夢想感到欣慰,但另一方面,我也深知這條路的辛苦和艱難。身為父親,我不希望他未來的人生如此辛苦和勞累,尤其是我自己深刻體會過這份工作的壓力時,更加不想讓他走上這條同樣艱難的路。

同時,我也開始嘗試以更輕鬆的方式和他交流,告訴他護理師和醫生工作的真實情況,讓他明白這份工作的辛苦和挑戰。我並不想打擊他的夢想,但我希望他能在做出選擇之前,充分了解這條路的現實,也鼓勵他多發掘自己,搞不好他有做其他行業的天分。

但無論未來他會選擇什麼樣的職業,我都會支持他,並且陪伴他一起成長。但作為父親,我也希望他能找那種既能實現夢想,又不至於過度勞累的人生道路。這是我對他的期待,也是我對他未來的祝福。 所以,無論他將來會選擇什麼,我只希望他能夠快樂、健康地成長,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作為父親,我會一直站在他身邊,支持他,指引他,直到他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方向。

聽見兒子的童言童語說他想當護理師,我竟忍不住阻止 閱讀全文 »

各國護理師比一比,原來福利可以差很大,如何選擇更好呢?

之前就有很多朋友會詢問我,台灣跟其他國家的護理師比差多少,其實我從大學畢業就進入這一行來說,我知道我們這個行業存在非一般的挑戰,因為護理師不僅僅是提供醫療照護,我們也是病患及家屬的依靠,承擔了大量的情緒和體力壓力。在工作中,常常會聽到其他國家的護理師工作環境、薪資待遇、資源分配的不同,有時也會好奇自己在台灣的護理師經歷和其他國家的比較差距。這篇比較整理是我基於個人工作經歷和對國際護理行業的觀察,特別為那些對護理工作有興趣,或考慮海外護理工作的朋友們準備的。透過這些資料,江國團期望能讓大家有更清晰的了解,在考慮未來的工作選擇或職涯規劃時能夠有客觀的參考。

1. 美國護理師

  • 學歷要求:美國護理師大多需要完成護理學士(BSN)或更高學位,並通過NCLEX-RN資格考試才能上崗。
  • 工作環境:美國的護理師主要在醫院、診所、社區衛生機構等,並且擁有先進的醫療技術支持。美國的護理流程和分工都十分細緻,工作環境的專業化程度也高,能夠提升護理師的技能,並且有很高的患者信任度。
  • 薪資待遇:平均年薪約80,000美元(約合新台幣240萬),但不同州差異大。加州、紐約的護理師薪資較高,而南部和中西部的薪資相對較低。對於護理師來說,這份薪水在當地生活中算是相當有保障的,特別是在高薪州,足以讓他們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 資源及福利:美國護理師擁有完善的醫療保險、退休金、帶薪休假等福利,且多數醫療機構提供進修機會。美國的護理體系注重個人成長和專業提升,讓護理師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 個人觀點:對於在台灣護理師的我來說,美國的護理工作環境相當吸引人,尤其是充足的醫療資源和進修機會,讓護理師可以專注於專業發展。不過,台灣相對於美國的工作量分配還是略顯不足,也難怪在美國的護理師對自己的工作滿意度更高。

2. 加拿大護理師

  • 學歷要求:加拿大大部分省份要求護理師具備護理學士學位,並且通過全國性的NCLEX-RN考試。
  • 工作環境:加拿大的護理師工作多集中在醫院和社區健康機構。由於加拿大的人口分布和醫療資源分配,護理人員在偏遠地區的人手相當不足,特別是在疫情後期,護理師的工作量顯著增長。
  • 薪資待遇:平均年薪在60,000-85,000加元之間(約合新台幣136萬-190萬),薪資依經驗和省份而異。生活費較高的安大略省和卑詩省的薪水相對較高。
  • 資源及福利:加拿大護理師的醫療福利完善,除了基本醫療保險,還提供退休金、進修資源和心理健康支持。大多數雇主特別重視護理師的心理健康,並設置心理輔導資源以減輕工作壓力。
  • 個人觀點:加拿大的護理環境在薪資和福利方面的確具有吸引力,尤其是心理健康支持這點相當難得,顯示了對護理師福祉的關注。然而,工作壓力因偏遠地區的資源不均衡而顯得沉重,也讓人對加拿大護理環境的挑戰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3. 英國護理師

  • 學歷要求:護理學士或大學文憑,並必須通過英國護理暨助產學會(NMC)的註冊考試。
  • 工作環境:英國的護理師主要在公立與私立醫療機構、社區護理和家庭護理等地點工作。英國的NHS(國民健康服務系統)雖然資源豐富,但護理人力短缺問題嚴重,常導致護理師加班過多,壓力增大。
  • 薪資待遇:護理師的起薪約為24,000-30,000英鎊(約合新台幣93萬-116萬),具有豐富經驗的護理師可達40,000英鎊(約合新台幣155萬)。薪資在英國生活成本較高的倫敦稍顯吃力。
  • 資源及福利:英國護理師享有退休金、津貼、帶薪休假等福利。特別是對夜班和假日工作的津貼補助較高,但NHS資源緊張,護理師的工作壓力居高不下。
  • 個人觀點:英國的薪資待遇和福利對護理師而言相當穩定,但高工時和人力短缺現象與台灣的情況有些相似。若選擇在英國工作,可能需要有足夠的應對壓力的心理準備。

4. 澳大利亞護理師

  • 學歷要求:護理師須取得護理學士學位,並在澳洲健康從業者管理局(AHPRA)註冊。
  • 工作環境:澳大利亞的護理師多數集中在醫院、社區健康中心和老年護理機構。工作環境現代化,且設備先進,不過在偏遠地區則仍有缺乏醫療資源和人力的情況。
  • 薪資待遇:護理師平均年薪為70,000-95,000澳元(約合新台幣140萬-190萬),具資深經驗者的薪水更高,且享有夜班與加班津貼。
  • 資源及福利:澳洲的護理師享有帶薪假期、退休金、醫療保險,並且可以申請遠程地區的津貼,這點在偏遠地區工作的護理師特別受益。
  • 個人觀點:澳大利亞的福利和薪資確實吸引人,尤其是對偏遠地區護理師的津貼制度,突顯了人力支持的考量。但距離家鄉遠,也讓這樣的選擇更需要慎重評估。

5. 台灣護理師

  • 學歷要求:護專、護理系學士或碩士,並需通過護理師執照考試。
  • 工作環境:護理人員多集中於醫院,部分人力分佈在診所和社區衛生所。台灣的護理人員相對分配不均,護理師工作量大、加班情況頻繁。
  • 薪資待遇:平均年薪約40萬至60萬新台幣,公立醫療機構的福利相對較好,私立機構的待遇則因醫院規模和政策有所差異。
  • 資源及福利:醫療保險、年終獎金、加班費等,部分醫療機構提供進修資源。台灣的護理師在薪資上低於其他國家,但工作壓力大,護理人員的流動率也較高。
  • 個人觀點:台灣的護理師工作量大、薪資偏低,常常讓我們感到身心壓力。這種情況在國外似乎少見,我們的護理環境確實需要更多改善,特別是在薪資和人力分配方面。

6. 日本護理師

  • 學歷要求:護理專科或學士學位,並須通過國家資格考試。
  • 工作環境:多集中在醫院和私立醫療機構,因日本的高齡化社會,護理師需求不斷上升,護理人員輪班嚴格,工作量龐大。
  • 薪資待遇:平均年薪300萬至500萬日圓(約合新台幣67萬-112萬),資深護理師可達700萬日圓(約合新台幣156萬)。
  • 資源及福利:帶薪假、醫療保險、進修資源。隨著老年人口增多,護理師承受的照護壓力愈發沉重。
  • 個人觀點:日本的高齡社會讓護理需求增加,薪資相對合理,但工作壓力和輪班嚴格,與台灣相似但更高強度。如果想去日本工作,建議充分了解其高齡化社會的護理挑戰。

7. 新加坡護理師

  • 學歷要求:護理學士學位,並需通過新加坡護理委員會(SNB)的考試。
  • 工作環境:多集中於公立和私立醫療機構,護理師需輪班且工作量大,壓力較大但設備先進。
  • 薪資待遇:年薪平均45,000-65,000新加坡幣(約合新台幣100萬-144萬),具資深經驗者可獲更高薪水。
  • 資源及福利:完善的退休金、進修機會,但因高生活成本,薪資需足夠應付生活支出。
  • 個人觀點:新加坡薪資和生活成本成正比,護理師福利完善,但工作壓力高。相比之下,台灣的生活成本較低,且護理師的生活壓力相對小一些。

以下是我對於這些資料的分析,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更容易了解其中差異

  1. 學歷與職業門檻
    大部分發達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要求護理師具有護理學士學位或更高學歷,並且需通過嚴格的國家級考試。這一學歷要求旨在確保護理師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和臨床技能,提升護理質量與服務水準。在英國和加拿大,護理學士學位已成為基本標準,而台灣和日本的護理師則可通過護專或護理系學士等不同途徑進入職場。這使得台灣和日本的護理教育更靈活,但也可能導致護理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整體標準化挑戰。
  2. 薪資待遇與生活成本的權衡
    在薪資待遇方面,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護理師收入較高,年薪可達新台幣百萬以上,且多數國家設有加班和夜班津貼,以提高護理師的收入彈性。然而,在生活成本較高的國家,如新加坡和英國,即便護理師的薪資不低,但日常開銷相應較大,導致可支配收入相對較少。對比之下,台灣護理師的薪資雖然偏低,但生活成本相對合理,使得生活壓力較輕。
  3. 福利資源與職業支持
    在美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國,護理師享有完善的退休金、醫療保險和進修資源,並且大部分醫療機構提供心理健康支持。這些福利政策在護理人力資源的穩定性和護理師的職業滿意度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相比之下,台灣和英國的護理師面臨人力短缺,工作壓力大,工作環境改善緩慢。台灣護理師的退休和醫療福利相對基礎,這點在全球護理職業競爭中略顯不足。
  4. 人力資源配置與工作壓力
    受到人口結構和政策影響,各國護理師面臨的工作量和壓力也不盡相同。在高齡化較為顯著的日本和台灣,護理師的工作量大,輪班制度嚴格,護理師工作壓力重,流動率高。而在醫療資源相對平均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偏遠地區的護理師則享有更多津貼,且可進行分工較為合理的工作安排,這在某種程度上減輕了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
  5. 專業成長與升遷空間
    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提供了豐富的進修機會和專業提升管道,護理師可以在臨床護理之外發展進階護理角色,甚至轉向管理、教育、研究等領域。而台灣護理師的職涯發展則受到薪資、學歷和升遷體制的限制,護理師的職業成長路徑相對狹窄。

之前也有遇到學弟妹考慮想要去別的國家做護理師工作,我也跟他們說在選擇工作國家時,需要綜合考慮學歷要求、薪資待遇、生活成本、人力配置、職業支持等因素。此外,護理工作是高壓且需高度責任感的職業,了解並適應當地的醫療文化、語言要求、生活習慣也極為重要。

隨著全球對護理人員需求的增加,許多國家紛紛引進更先進的資源和福利政策,以穩定護理人力並減少護理師的流動率。這些政策對於護理專業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也提供了更靈活多樣的職涯發展路徑。然而,台灣護理師相對於其他國家,仍有一些待提升的空間,包括薪資福利、工作環境改善、升遷機制等。

護理師的全球職場競爭日益激烈,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職涯道路和工作環境是未來成長的關鍵。希望這份比較可以幫助不管是準備踏入這行,還是正在自我檢視這一行的方想,都能在這些選擇中找到清晰的方向,也讓更多人理解護理專業的挑戰和價值。

各國護理師比一比,原來福利可以差很大,如何選擇更好呢? 閱讀全文 »

適合所有醫療護理中工作者的自我紓壓最佳方式

當一名護理師,我知道不論在哪個國家,壓力都是無法避免的。在台灣,護理人員總是需要面對著高強度的工作量、長時間的輪班,還要隨時保持專注,這些都很容易積累成壓力。如果壓力沒有適當釋放,長期下來可能會讓我們的情緒不穩定,甚至影響到照護質量。身為護理師的我,以下我想分享一些個人經驗和方法,幫助護理人員有效排解壓力,保持內心平衡與正向的心態。這些很多也是我太太教我的,所以我也很感謝她之前在我壓力很大的時候,總是給我最大的鼓勵和支持,像我們兩個都是在高壓的工作環境,我們也很怕把這種壓迫帶回給我們兩個寶貝孩子,所以我們真的做了很多努力才能夠達到如今的平衡,因此我江國團也相信只要大家願意花一點點時間執行,一定會看到生活的改變!

1. 建立規律的休息與放鬆時間

很多護理師習慣在工作中不斷拼命,但其實要走得長遠,我們必須學會有效休息。我發現,在繁忙的工作中,可以養成每隔一小段時間就休息幾分鐘的習慣。利用這些零碎時間,做些深呼吸,或是簡單地閉上眼睛,讓自己短暫放空,有助於舒緩壓力、恢復專注力。下班後,為自己安排一些規律的休閒活動,比如散步、瑜伽或冥想,都能讓身心徹底放鬆。千萬不要小看這個放鬆時間,可以有效幫助我們放鬆過度緊繃的神經,神經有足夠的釋放,後續遇到任何狀況,反應力也會提高,這是無庸置疑的,所以請各位同仁務必要試試看!

2. 善用幽默,化解工作中的緊張情緒

幽默是一種很好的情緒調節劑。當遇到緊張的情況時,我會讓自己微笑或幽默以對,這不僅讓自己放鬆,也能緩解周圍同事和患者的壓力。適度的幽默有助於營造輕鬆的氛圍,讓我們在緊繃的工作中也能找到一些樂趣。當然,要注意幽默的尺度,保持尊重患者與同事的專業關係。

3. 尋找支持,讓社交連結成為壓力的避風港

任何壓力都不必孤單面對,尤其是在護理行業中,同事之間的支持非常重要。遇到困難時,不妨和同事們聊聊彼此的經歷,互相分享工作中的點滴和挑戰。平時的聊天不僅可以紓解壓力,也能增進彼此的信任感,讓大家在團隊中找到心理依靠。我個人非常珍惜這種團隊間的支持,每次與同事們交心聊天後,總覺得壓力得到了大大的釋放。但切記請勿過度八卦他人的隱私,注意交流的正向性,不造謠、不毀謗、不挑撥離間,自然可以營造一個互信互助的工作環境,我個人是很相信口業問題的,所以沒事真的別亂造搞業,害別人的同時也是傷害自己,得不償失。

4. 養成「下班儀式」來區分工作與生活

護理師的工作責任重大,很容易把工作壓力帶回家,但其實我們需要一些小小的「儀式」來幫助自己切換心境。對我來說,回家後的「下班儀式」就是沖杯蜂蜜檸檬水,讓自己重新放鬆,提醒自己已經進入了屬於自己的時間。這樣做有助於將工作中的情緒與生活分開,保持心情的平穩。我之前有遇過一位同事,下班就衝去跟女友約會,又跑夜店、又夜唱,他的體力好像永遠都用不完,讓我們嘖嘖稱奇,結果在某一個早晨他趕著上班的途中,突然猛爆性肝炎,結果就這樣走了,是很年輕的帥哥學弟,在世的時候他總是覺得自己很多時間都被工作佔用,所以下班後希望可以把想體驗的盡可能去做,但每次都搞到非常疲憊來上班,雖然他的效率不差,但情緒就會起伏很大,也會常常有一些免疫系統的小病,但他就是一直不斷忽略這些信號,才會導致英年早逝。

5. 學習急救之外,也要學會情緒管理的技巧

作為護理人員,我們在學習急救技巧的同時,也需要有一些基本的情緒管理知識。遇到壓力激增的情況,不妨試試「深呼吸五次法」:當我們覺得情緒不穩定時,停下手邊工作,深呼吸五次,讓身體和心理有個冷靜的緩衝空間。另外,平時可以多參加一些情緒管理或壓力舒緩的課程,了解如何在壓力中找到自我調適的方法,這部分其實台灣的相關機構是有很多可以協助我們的,例如衛福部去年針對15至30歲族群推出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3次免費心理諮商,今年擴大適用年齡至45歲,8月1日起上路,服務人數可從約3萬人增至6萬人,期限至明年(2025)12月31日。只要年滿15歲至45歲有心理諮商需求者,只要攜帶身分證明文件,都可以申請。

6. 適度地與家人分享工作經驗

家人是我們的重要支持系統,但護理工作中有些辛苦的經歷我們往往難以對外人言。其實,適當地向家人分享工作中的一些情感經歷,能幫助我們釋放壓力,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也能帶來安慰與力量。我和我的配偶因為彼此的職業特質,對壓力的理解和支持非常重要。適當的分享能讓我們不孤單,也讓家人更能理解護理工作的挑戰。

7. 在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興趣和意義

生活不僅僅是工作。當我們找到生活中的興趣,例如運動、手工藝、閱讀等,就能在工作之外找到放鬆與成就感。我自己也很喜歡參與社區健康講座和志工活動,這些活動讓我覺得自己不僅僅是護理師,還可以為社會貢獻更多,也讓我感到充實和有意義。

護理工作確實辛苦,但正因為這份工作的重要性,我們更需要以健康的身心面對每一天。希望這些經驗能夠對其他護理人員有所幫助。江國團相信,只要我們懂得善待自己,適時地紓壓,便能在護理的崗位上持久地散發正能量,不僅幫助患者,也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實和愉快。

適合所有醫療護理中工作者的自我紓壓最佳方式 閱讀全文 »

謝謝母校邀請我回去跟學弟妹講述真實的護理師生涯

不久前,大學的教授邀請我,回到母校給學弟妹們做一場演講。這基本上是每年的傳統,因為我們學校有很多人選擇走醫療這條路,所以當我被邀請去分享經驗時,我才發覺,原來我已經到這個年紀了,但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如果能夠把我的一些工作經驗分享給他們,對他們的未來想必也有幫這。

站在演講台上,看著台下那些充滿理想和希望的年輕面孔,我深知他們中有許多人想要投身醫療行業,可能有些人已經準備好了要當護理師。前面我感謝大家對於醫療護理這方面做出了貢獻,相信他們其中一定會出現更多醫療新星,台灣最優秀的醫療心血,這份工作最大的優點就在於,我們可以幫助到無數的人,拯救無數的家庭,但同時,我們也需要背負起對病患負責任的壓力。

但我還是忍不住想要警告他們,如果你的人生還有其他選擇,還是可以認真考慮一下要不要選擇當護理師。雖然這些話可能會有點打擊他們的熱情,但是我認為,在選擇每一份工作之前,都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對於這個行業要去多加了解,才算是對自己的未來負責任,所以我跟他們分享了,我江國團做護理師的這些年,經歷過現實後的真心建議。

我分享的內容,對於這個行業有所了解的人,應該也都知道,就是護理師這個職業真的不輕鬆,尤其在大醫院工作,那些壓力和工作量是非常驚人的。長時間的輪班、夜班,繁重的工作量,還有隨時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這些都讓我們護理師常常感到身心俱疲。大醫院的工作節奏非常快,每天都有無數的病人需要照顧,護理師們幾乎沒有喘息的時間。有時候,我甚至覺得我們就是被榨乾的勞工,不斷付出體力和精神,很難得到足夠的休息和恢復。

我很坦率告訴學弟妹們,如果他們真的決定要當護理師,那麼在踏入大醫院之前,我建議他們可以先選擇去一般的小診所。相較於大醫院,小診所的工作環境會輕鬆一些,先累積一點經驗,如果未來要轉換跑道,那剛開始的工作壓力也不會那麼大,也可以去思考,自己到底喜不喜歡這份工作。畢竟我已經遇到太多人,一開始就想跳大醫院,或者在大醫院實習的時候就被嚇死了,其實真的沒必要先給自己震撼教育。

當然,我知道有些人還是會堅持一開始就選擇大醫院,因為他們想要讓自己在剛開始就累積大量學習經驗,獲得成長。我對這些人表示尊重,但也要提醒他們,這條路上將會面臨許多挑戰。你需要做好心理準備,接受這個行業的現實,並且學會如何在高壓環境中生存。

我希望我的這番話能夠讓學弟妹們更加理性的看待護理這份工作。它並不僅僅是救死扶傷的神聖職業,背後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辛苦和挑戰。如果你真的選擇了這條路,就要做好付出巨大努力的準備。

在演講的最後,我告訴他們,無論最終選擇了什麼職業,都要記住,人生是自己的,選擇也應該由自己做出。醫療行業永遠歡迎有熱情和責任心的人,但同時,我也希望他們能夠在追求理想的同時,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不要讓工作成為壓垮自己的負擔。

演講結束後,有幾位學弟妹來找我交流,他們覺得我的這些話對他們很有幫助,讓他們對未來有了更多的思考。我想,這也是我回到母校的目的,不僅僅是分享經驗,更是希望能夠幫助他們做出對自己最好的選擇,不希望他們後悔自己走過的路。

謝謝母校邀請我回去跟學弟妹講述真實的護理師生涯 閱讀全文 »

第一次一家四口可以一起迎接新年,這次有特別的計畫

隨著年尾將近,排班也下來了,這次竟然給我和我老婆都排到了跨年假!對我們這樣的護理師和警察家庭來說,這簡直就是「中獎」啊。以往的跨年夜,我和她總有一個人必須留守工作崗位,已經習慣了彼此輪流陪伴孩子度過這個夜晚。自從孩子出生後,我們一直都沒有在跨年夜這天全家一起度過,總是在工作和家庭之間分開。而今年,我們終於能全家一起倒數、迎接新年!

這樣的機會可遇不可求,所以我們決定好好把握。今年不僅在跨年夜當天放假,還特別申請了幾天特休,計劃帶全家去台北三天兩夜,和孩子們一起感受台北的熱鬧氛圍,也讓他們親眼看看101的煙火秀。台北101的煙火是孩子們一直聽說的夢幻景象,因為往年他們常常從鄰居或者同學口中去看跨年煙火的熱鬧景象,而他們也很懂事,知道我和老婆的工作特殊,不會特別要求我們帶他們去哪裡,只是聽別人說的時候,總是會有些好奇,因此我們希望能給他們留下深刻而美好的跨年回憶,讓他們親身體驗這好玩熱鬧充滿新希望的時刻,這可是我們準備了好幾年的願望啊!

這樣的計畫也許看似簡單,卻對我們來說有些挑戰。平日工作忙碌,我和老婆要湊出假期都不容易,而跨年假更是需要「抽籤」才能排到。但既然我江國團難得運氣這麼好,好險同事主管都挺幫忙的,這次不如就放手一搏,把假期攢一攢,利用好這段難得的家人時光,讓孩子們看看台北的活力,讓這個冬天不留遺憾。

我們計劃在跨年前一天就帶孩子們上台北,從動物園到故宮博物院,還計畫帶他們試試台北的特色小吃。三天兩夜的行程滿滿當當,但我相信孩子們一定會玩得不亦樂乎。雖然說當爸爸的總想一切井井有條,但我還是盡量讓這次行程輕鬆愉快,讓孩子們覺得自己是在冒險,而不是被帶著趕場,出遊就是要保有彈性,不是什麼都一定要有計畫,這也是我學習很久的彈性。

在101倒數的時刻,看著夜空中綻放的煙火,我希望這次旅程不僅能讓孩子們開心,也能給我們這個一家四口的生活增添更多回憶。作為護理師,這一年來在醫院裡見證了許多生命的離開與重生,更加珍惜這樣的團圓時光。或許不久之後,孩子們也會記得有這麼一個跨年夜,全家人在寒風中依偎著,迎接2025的到來。

新年的鐘聲響起之時,期待我們的回憶更加溫馨,也讓彼此的關係更緊密。這樣的跨年夜,不是每年都能擁有,但正因為如此,才格外珍貴。

第一次一家四口可以一起迎接新年,這次有特別的計畫 閱讀全文 »

帶著兩個小寶貝去看媽媽指揮交通的英姿

上個周末,我帶著孩子們去駁二藝術中心放風箏,雖然平常就很常會帶小孩去駁二玩,但是這次選擇駁二是因為我別有用心,不僅僅是因為那裡的空曠草地非常適合放風箏,更是因為我的老婆剛好那天在駁二那一帶執勤。小朋友一聽說這個消息,整天就一直吵著我,要我帶他們去看媽媽上班的樣子,他們對於媽媽的工作總是充滿了好奇和崇拜。他們覺得媽媽就像所有卡通的警察一樣,帥氣威武,當然我江國團的老婆確實是如此。

我當然也知道在老婆工作的時候帶孩子們去並不太合適,可能會導致她分心,或是被其他民眾說閒話,但在他們一再的懇求下,我也只好答應,帶他們來到駁二看看媽媽,不過我也為他們訂下了規定,我和他們說,帶他們去看媽媽可以,但是不能和媽媽說話打招呼,因為這樣是在打擾媽媽執行公務,他們聽完之後也點頭答應,答應我會在旁邊不靠近,乖乖的看。

所以玩完風箏之後,我看了一下時間,已經快要一點,也差不多要到了,前一天老婆有和我說她一點要去站交管,她說她怕那個時間很熱。於是就到了換老婆交接上工的時間,我帶著孩子們在不遠處,靜靜的觀察著。孩子們站在我身邊,興奮地四處張望,希望能看到媽媽的身影。過了一會兒,我們看到她穿著制服,忙碌地在十字路口指揮交通。那一刻,我看見她認真工作的樣子,心裡不禁浮現一絲擔憂。她口裡咬著哨子,快速而專業地引導著車流穿過路口。她的每一個手勢都那麼利落,表情也是那麼專注。作為丈夫,我心裡不免會擔心她的安全,畢竟這樣的工作時刻都可能面臨突發狀況。我站在那裡,默默為她祈禱,希望她在這次的執勤中能夠一切平安。

孩子們則一臉驚奇的盯著媽媽,他們從沒見過她這麼忙碌而有威嚴的模樣,在家裡的媽媽總是溫柔婉約,看著車輛乖乖的聽從媽媽的指揮,孩子們很激動的說:「媽媽好帥喔,車子都跟著媽媽走!」他們的眼中充滿了崇拜,彷彿媽媽是一位大英雄。聽著他們的讚嘆,我心裡也感到特別欣慰和驕傲,很開心老婆成為了我們全家了的英雄。

作為她的丈夫,我非常清楚她工作的艱辛和不易。這份工作需要她時刻保持高度的警覺,面對各種挑戰和風險。我知道,她每天都要面對許多不確定的情況,有時甚至會遇到危險的狀況。儘管如此,她從來沒有抱怨過,也沒有退縮過。看著她在十字路口認真指揮交通的樣子,這樣的她,不僅是孩子們的驕傲,也是我的驕傲。

看到孩子們對媽媽的崇拜,我的心中充滿了感動和感謝。作為一家之主,我知道我的責任是讓孩子們了解,工作不僅僅是為了賺取收入,更是一份責任與付出。我的妻子,用她的行動給了孩子們最好的榜樣,她的堅持、認真和敬業,都是孩子們學習和模仿的對象。我很慶幸,我們的孩子能有這樣一位出色的母親,能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這樣的正向影響。

帶著兩個小寶貝去看媽媽指揮交通的英姿 閱讀全文 »

全家人遵守我的防疫規矩,所以都沒有人確診過

現在看著走上街的人都不用戴口罩,有時候都會突然想起來,當年大家沒有口罩不敢出門的日子,時間過得好快,當年大家還在感嘆不知道口罩還要待多久,到現在從疫情解封,已經過去了快要兩年了。

一想到這裡,我就都會去想到,這一件讓我江國團很自豪的事情,這件事雖然聽起來不怎麼樣,旦細細一品,就會覺得,其實還蠻厲害的,這件事就是,我們家到目前為止,都沒有人確診過!要知道,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考慮到我們家中的兩位成員都從事高風險的工作。

我和妻子每天都暴露在潛在的風險之中,她作為一名警察,常常要外出巡邏、維持治安,接觸各式各樣的人。而我作為一名護理師,一直要在醫院的第一線工作,面對各種患者,特別是許多確診的患者,即便如此,我們全家都能夠健康無恙,這對我來說,是一件相當值得驕傲的事。

我想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我們家的防疫意識,作為一名護理師,我對防疫的重視程度自然更高一點。從疫情開始的那一刻起,我就意識到,只有嚴格遵守防疫措施,才能保護自己和家人不受病毒的侵害。當時我並沒有感到過度的恐懼或焦慮,反而覺得這是一個發揮自己專業知識的時機。

我明白,這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家人的安全。因此,我把自己的防疫知識和意識傳達給了家人,經過我的教導,現在我們全家基本上都成為了防疫小尖兵。就連疫情已經過了許久的現在,我們家依然還是維持著一定的防疫水平。

其實,我的教導並不複雜,並沒有什麼特別高深的技術。反而非常簡單,就是幾個容易遵守的基本原則。

1.每個口罩只帶三小時

首先,我為我們家制定了一套嚴格的使用規則,那就是,每個口罩戴滿3小時後就一定要更換,絕不重複使用,因為在醫院工作的經驗讓我明白,口罩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會變得潮濕,防護效果也會下降。

2.隨時噴酒精

第二點,我規定全家人出們每一個人都要隨身攜帶酒精噴霧,隨時保持手部的清潔。無論是出門還是回家,都會噴灑酒精,特別是在接觸公共物品後,這樣才能有效減少接觸感染的風險。

3.絕對不要用手去靠近臉

最後,我再三叮囑家人,不要用手去碰觸眼睛、鼻子和嘴巴,這些部位是病毒最容易入侵的地方。我告訴他們,習慣性地觸摸臉部是一個大忌,要隨時保持警覺。

這些簡單的防疫措施,看似平常,卻在這段疫情期間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我相信正是這些小小的細節保護了我們不感染covid 19,降低了我們確診的風險。

即使我們家中有兩個人從事高風險的工作,但只要我們全家人都能夠遵守這些防疫原則,就能把風險降到最低。對我來說,這段防疫經歷讓我深深體會到,健康並不是理所當然的,我們需要主動去保護自己和家人。這也讓我更加重視家庭成員之間的互相關心和支持,因為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真正做到全面防護,我很慶幸自己護理師的專業能力能夠這樣子幫助到家人。

全家人遵守我的防疫規矩,所以都沒有人確診過 閱讀全文 »

夜班護理師的責任就是負責在深夜守護患者們的健康

這禮拜開始,輪到我江國團值夜班,我想應該大部分的護理師對於自己輪到夜班都會欲哭無淚,因為夜班護理師的工作和日班真的可以說是有著天差地別,一到晚上,為了不打擾到患者休息,醫院的燈就會變得昏暗一些,並且晚上醫院的走廊,也會少了白天的喧囂,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寂靜,在這樣的環境裡,每一次值夜班,對我來說都是一種身心的雙重負荷。

身體上,我需要調整自己的生理時鐘,適應整夜工作所帶來的疲憊,而在心理上,則要克服那種深夜裡長時間待在昏暗醫院的孤寂感,這段時間家裡的人老婆、孩子,彷彿世界都在沉睡,而我卻必須保持高度的清醒和專注。

夜班的護理工作特別考驗一個人的專注力和應變能力,有時候病人在晚上的病情波動,會比白天更為頻繁和不可預測,尤其是當病人的病情在夜間突然惡化,護理師就需要隨時提高警覺,第一時間做出反應。我們常常會遇到病人在夜晚突然出現急救需求的情況,每當這樣的時刻來臨,夜班的氣氛瞬間從寧靜轉變為緊張。這種壓力對我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但也正因如此,我學會了如何在高度緊張的情況下保持冷靜,迅速評估狀況並採取行動。這樣的經驗,讓我的專業技術和應變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升。

但我覺得值得慶幸的是,我們同事之間都相處得很好,在一起值過夜班之後,我們往往會建立起更深的情感聯繫,或許是因為共同經歷了這種黑夜中的孤寂和挑戰,我們之間總是會有一種特殊的默契和信任,每當我感到疲憊或情緒低落的時候,同事們總會適時地遞上一杯熱咖啡,或者輕輕拍拍我的肩膀,說一聲:「加油!」。這些看似簡單的小動作,對於正在熬夜工作的我們來說,卻是莫大的鼓勵和安慰。大家會互相分擔工作壓力,輪流休息,這種團隊精神讓夜班的工作變得不再那麼孤單。

雖然說值夜班對我來說一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畢竟這是我的責任所在,作為一名護理師,病患的健康安全取決於我們的專業和守護,看著每一位同事的辛苦付出也會讓我無法輕易懈怠。在這樣的崗位上,我們不僅僅是照顧患者的身體,還承擔著他們生命的希望以及家屬的期待。這樣的責任感讓我在每次的夜班中,即便感到疲倦和困頓,也依然能夠堅守住自己的崗位。 夜班的經歷教會了我很多事情,它讓我更加認識到護理工作的價值,也讓我深刻體會到自己肩上的責任,這份工作雖然充滿挑戰和壓力,但在背負責任感的同時,我也理解到,我們的職位是多麼的神聖和重要,和老婆的警察工作一樣,她會負責在深夜守護市民的安全,而我則是在深夜守護市民的健康。

夜班護理師的責任就是負責在深夜守護患者們的健康 閱讀全文 »

護理師的工作,讓我對生死有了更多的認識

自從我開始從事這個行業,我認為我對生死的認識,隨著時間,變得越來越深刻,我江國團對於生死的這個問題,看得越來越開了,我想其中的原因應該是,對於我們護理師來說,生死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種日常工作的現實。

每天,我們不僅要照顧病人的身體健康,還需要在他們臨終時刻,陪伴著他們和家屬走完最後一程,這種經歷的不斷累積,讓我們在無形中對生命有了更多的感悟和理解,作為護理師,我們見證了無數次的生離死別,每次病患的離開,不僅讓我們更加了解生命的脆弱,也讓我們學會如何面對和接受這一現實。

我認為我們護理師的工作不僅僅是專業的醫療照護,更多的時候,我們還需要提供情感上支持給病患家屬,在患者生命的最後時刻,家屬往往會陷入極大的悲痛之中。此時,安慰他們的情緒,幫助他們度過難關也是我們護理師的職責。

但這樣的時刻,其實對我們自身來說也是一種考驗,因為我們需要保持冷靜,讓自己成為家屬心中的支柱。這不僅僅是對專業素養的挑戰,也是對情感承受能力的一種磨練,每次看到家屬在患者去世後的痛哭或是茫然失措,我心裡當然也會有一陣酸楚,但我也知道,我必需在這個時刻提供更多的支持給病患家屬。

許多人都說,我們在工作中經常面無表情,但這並不代表我們的內心毫無波動。很多離開的患者,其實是我們長時間照顧的對象,與他們之間已經建立起了一定的情感聯繫,特別是那些長期住院的病人,我們在日常護理中,往往會與他們進行許多交流,聽他們講述過去的故事、分享生活中的點滴。因此,當他們最終離開時,我們的內心其實也非常的失落和不捨。但礙於我們的職位,我們必須去隱藏我們的情感,既要面對失去,又要承擔起家屬的情緒負擔,但這也是我們這份職業的特殊之處。

隨著我在這個行業待的時間越長,我對人的離開,也逐漸變得更加釋懷。我慢慢明白,死亡並不是一個絕對的終點,而是一種對生命的另一種詮釋,每當我陪伴著患者度過最後的時刻,我都會想起那些在病房裡度過的日子,那些歡笑和淚水,彷彿都在提醒我生命的脆弱和珍貴。這種經歷,不僅僅是一種職業上的挑戰,更是一種生命教育,它教會我以更加平和的心態去面對死亡,並且更加珍惜每一段和家人、朋友共度的時光。

我從患者和家屬的心情中體悟到,生命是一場不可預測的旅程,而我們都必須在這段旅程中學會成長,學會接受無法改變的現實,並且學會從這些經歷中獲得力量。每次面對患者的離開,我都會提醒自己,不僅要用專業去照顧病人,更要用心去理解他們和他們的家屬。這樣的工作經歷,讓我對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也讓我學會在看似痛苦的別離中找到一絲安慰,學會去珍惜和感恩每一個當下。

對我江國團來說,護理師的工作並不輕鬆,但我在這條路上,不斷學會成長,學會接受和釋懷,學會在面對生死時,保有專業的冷靜和內心的溫暖。這段旅程並不輕鬆,但它讓我們在成長的同時,也能夠讓別人在最後的路上,感受到更多的愛與關懷。這,或許就是這份工作的真正價值所在。

護理師的工作,讓我對生死有了更多的認識 閱讀全文 »

總是孤身一人,獨自對抗病魔的林伯伯

今天我想要分享我們醫院的一個患者,他是林伯伯,今年42歲,是一位在病房中堅持與病魔奮鬥的患者,林伯伯斷斷續續也已經在醫院在住了兩年多了,這段漫長的時間裡,我們也發現,他幾乎都是一個人在對抗癌症,癌細胞的侵襲讓他的身體逐漸虛弱,但他總是強裝堅強,每天面對我們護理人員時,總是掛著一抹淡淡的微笑。這讓我江國團內心總是對他充滿了敬佩,也讓我感到格外心疼。

在這兩年的相處中,我和我的同事們漸漸發現,林伯伯其實是一個很健談的人。每次我們去給做檢查時,他總是用輕鬆的語氣和我們聊著各種生活瑣事,彷彿他所面對的並不是癌症,而是一些無足輕重的小問題,林伯伯的堅強和樂觀,讓我們這些照顧他的醫護人員都為之動容,可是,當我偶爾站在病房外,看著他一個人默默坐在病床上發呆的背影,因為化療帶來的不適感而皺眉,心裡就會忍不住泛起一陣酸楚,看著林伯伯,那樣的孤單感,深深刺痛了我。

後來,雖著我們和林伯伯聊天的次數越來越多,我們也得知,林伯伯之所以這麼孤獨,是因為他身邊的親人都已經因故離開了他,他沒有妻子,也沒有子女,父母和兄弟姊妹都相繼過世,這讓他成為了一個徹底孤單的人。

在與他的交談中,他淡淡地說:「其實這樣也好,親人都走了,就沒有人會難過了。」這句話聽起來那麼輕描淡寫,卻藏著無數的無奈與心酸,聽到他這樣說,我都忍不住希望他能早日康復,希望他的生活中能出現一點光亮,或許等他康復之後,他會遇到一位伴侶,讓他不再感到孤單。

每當我和同事們看到林伯伯一個人孤單的接受化療,出入院時都沒有人陪伴,我們心裡都非常不捨,所以我們都會陪他多聊聊,讓他在孤單的日子裡至少能感受到一些關心和溫暖。其實,林伯伯是一個很堅強也很樂觀的人,他總是說,遇上這樣的情況是無法改變的,所以只能勇敢面對,他這樣樂觀的心態是許多患者都沒有的,如果是我江國團自己遇上病魔,我都不知道我能不能如此坦然,也是因為這樣,我對他的勇氣和坦然感到無比敬佩,是林伯伯讓我知道,世界上還是有人,在我們面對殘酷命運的同時,依然能選擇以微笑來回應。

作為一名護理師,我每天看到病房裡的病人們來來去去,有時候康復離去,有時候卻是與親人告別,這樣的場景無時無刻不提醒著我,健康是多麼重要,也讓我更加珍惜每一個當下,面對病魔,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接受治療,以及讓自己保持樂觀,而我們護理師,或許無法改變病魔的無情,但至少我們可以在患者最需要的時候,給予一份溫暖和陪伴,讓他們在孤單的時刻不至於感到絕望。

我無法評斷林伯伯的孤單有沒有可能比病痛還更難以忍受,但我能做得,就是好好照顧他的身體,希望讓他在這段艱難的旅程中,感受到人情的溫暖,我真心希望,林伯伯能夠戰勝病魔,迎來康復的那一天。42歲的年紀並不大,如果他能夠康復,未來的人生裡還有很多可能性。我希望他能夠遇到願意陪他走過餘生的伴侶,不再獨自一人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 病魔總是無情地破壞我們的生活,但我相信,愛和關懷能給人力量,幫助他們找到面對困境的勇氣。作為護理師,能夠成為病人生命中一段旅程的陪伴者,這是我工作中最大的成就和安慰。我希望未來的每一天,林伯伯都能夠感受到一點溫暖和關心,無論結果如何,我們都會在這裡,陪他走過這段艱難的路。

總是孤身一人,獨自對抗病魔的林伯伯 閱讀全文 »